您好,歡迎來到冷凍食品網:國內唯一服務于冷凍食品全產業(yè)鏈的綜合平臺
2021-11-1814:26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fā)布者:編輯近期疫情反復,尤其是大連疫情首例病例確認來源冷庫之后,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再次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冷食君整理了全國各地的冷鏈食品政策,行業(yè)人士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1 ???
國內各地進一步加強冷鏈防控
01 河南:冷鏈食品做到批批檢測、件件消殺,實現(xiàn)“豫冷鏈”全鏈條追溯
11月16日晚,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鄭州市第24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通報全市疫情防控最新情況。自11月2日鄭州市發(fā)生本地確診病例以來,鄭州市用了一個潛伏期的時間,基本實現(xiàn)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15日前實現(xiàn)‘圈住、封死、撲滅、撈凈’”的工作目標。
△圖片來源:網絡
下一步,將從嚴從細人物同防。對進口冷鏈食品監(jiān)管和從業(yè)人員、集中隔離場所管理和服務人員、口岸進口貨物直接接觸人員等風險職業(yè)人群,嚴格開展健康監(jiān)測和每周全員核酸檢測,適時加密核酸檢測頻次;針對冷鏈等可能引發(fā)的輸入性疫情,仔細排查入境、倉儲、加工、運輸、銷售等環(huán)節(jié),做到批批檢測、件件消殺,實現(xiàn)全流程追溯、全鏈條監(jiān)管。
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了解到,目前,鄭州市平均每天進口冷鏈食品上千噸,在維持穩(wěn)定供應的同時,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將加大冷鏈食品銷售監(jiān)管力度,無碼進口冷鏈產品禁止銷售。
△圖片來源:網絡
在盒馬生鮮、麥德龍等超市,冷鏈食品專柜前張貼了貨品的核酸檢測報告,并為挑選進口商品的消費者免費提供一次性手套。盒馬生鮮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該超市對進口冷鏈食品采取‘提前報備、首站賦碼、掃碼查詢’的管理方法。在門店方面,實行專人專柜專管,每周會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一次核酸檢測?!?/span>
△圖片來源:網絡
除此之外,鄭州進口冷鏈食品運輸監(jiān)管十分嚴格,目前,河南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等3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jiān)管倉均實施封閉式管理,運送貨物的所有司機、車輛在進入市場前都必須經過核酸檢測和消殺。
監(jiān)管倉中的卸貨區(qū)和出貨區(qū)是完全分開的,貨物在出貨前必須進行集中檢測、消殺、儲存。當確認貨物的外包裝安全之后,市場方還會對貨物的內包裝進行抽檢,確保安全無誤后將產品的進貨及出貨信息、核酸檢測報告等錄入系統(tǒng),生成二維碼貼在產品上才能進入下游的銷售環(huán)節(jié)。
“一方面,我們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監(jiān)督指導,堅決防止‘倉外運轉’。另一方面也在強化終端銷售管理,消費者購買冷鏈食品應到正規(guī)的超市或者市場,選購貼有‘豫冷鏈’追溯碼的商品。”河南省市場監(jiān)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02 北京:對全市3.39萬進口冷鏈食品從業(yè)人員常態(tài)化核酸檢測
11月16日,北京市第261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fā)布會召開。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云華介紹了關于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防疫管理的有關情況。其中,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專用通道進貨,按照誰拆包、誰消毒原則做好預防性消毒,11月以來已經流通冷鏈食品9400批次,共計4.13萬噸。嚴格落實市場防疫各項常態(tài)化措施,持續(xù)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及冷庫的防疫管理,做到不驗核酸不入庫,不消殺不入庫。
△圖片來源:網絡
“應檢盡檢”,嚴把進口冷鏈食品從業(yè)人員準入關。對全市3.39萬名進口冷鏈食品從業(yè)人員定期開展常態(tài)化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農貿市場中的進口冷鏈食品從業(yè)人員持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在市場內從事經營活動。其他業(yè)態(tài)的進口冷鏈食品從業(yè)人員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上崗。進口冷鏈食品共同居住者每月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同時,實施進口冷鏈食品從業(yè)人員持疫苗接種記錄上崗制度,形成行業(yè)準入“雙保險”。2021年11月以來,累計核酸檢測食品相關從業(yè)人員及共同居住者74.49萬人次。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速推動進口冷鏈食品從業(yè)人員加強免疫接種進程。于11月30日前,本市符合接種條件的進口冷鏈食品從業(yè)人員基本完成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做到“應接盡接”。
二是加強冬季市場防疫工作力度。嚴格落實市場防疫各項常態(tài)化措施,持續(xù)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及冷庫防疫管理,做到不驗核酸不入庫、不消殺不入庫,對冷鏈食品相關違法違規(guī)行為依法從嚴處置。
三是進一步提升部分重點業(yè)態(tài)環(huán)境核酸檢測頻次。要求對農貿市場、食品生產企業(yè)(含小作坊)、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酒吧、單位食堂每周開展一次環(huán)境核酸檢測;對商品市場每15天開展一次環(huán)境核酸檢測;對社會餐飲,商超、便利店等食品經營單位,酒店,賓館每30天開展一次環(huán)境核酸檢測,切實提升疫情風險“早發(fā)現(xiàn)”能力。
03遼寧:舉報這種行為獎勵5000元以上
為全面加強阜新市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嚴厲打擊逃避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監(jiān)管行為,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防控監(jiān)督工作,根據(jù)《關于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管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阜新疫防經發(fā)指辦發(fā)〔2021〕47號)精神,決定對舉報生產、經營進口冷鏈食品違反疫情防控規(guī)定行為的市民群眾給予每起5000元以上獎金獎勵。
△圖片來源:網絡
對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有以下行為之一的,即可舉報。
①食品生產經營者貯存、銷售、裝卸、搬運直接從口岸或外?。ǚ鞘仁渍径c冷庫)進入我市的進口冷鏈食品的。
②從省內各市一級冷庫和二級冷庫進入我市的進口冷鏈食品,未進入在各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報備的冷庫貯存,在倉房、車庫、露天等其他場所存放,或在早市、農貿市場、農村集市等直接銷售的。
③二級冷庫對進口冷鏈食品未按有關要求落實專區(qū)存放的,管控目錄清單貨品(俄羅斯鯡魚和鱈魚)未設置獨立貯存專區(qū)的。
④二級冷庫出庫的進口冷鏈食品,出庫前未再次進行“批批檢測、件件消毒”,未重新取得核酸檢測、消毒證明和遼寧省冷藏冷凍食品安全追溯系統(tǒng)“追溯碼”就上市銷售的。
⑤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進口冷鏈食品到達我市24小時內未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報備的。
⑥食品生產經營者違規(guī)銷售沒有“三證一碼”(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合格證明、消毒證明、遼寧省冷藏冷凍食品安全追溯系統(tǒng)溯源碼)或者“三證一碼”不全的進口冷鏈食品的。
經查證屬實后,予以舉報人每起5000元以上獎金獎勵。
指揮部辦公室
2021年11月13日
04廣東: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管控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通告,為切實做好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落實“人物同防”“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更好地防控進口冷鏈食品疫情傳播風險,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經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同意,從2021年12月1日起,對經廣東省口岸入境的進口冷鏈食品執(zhí)行以下防控措施:
一、進口冷鏈食品的進口商應在“廣東省冷藏冷凍食品追溯系統(tǒng)”(以下稱“冷庫通”)中按規(guī)定及時、準確、規(guī)范、真實地填報進口冷鏈食品基本信息及流向信息。
二、進口冷鏈食品經廣東省內口岸入境并在省內貯存、生產、加工、銷售的,進口商應通過“冷庫通”的“首站在省內”模塊如實填報信息。0℃以下儲存的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商應通過“冷庫通”向流向企業(yè)的貯存冷庫所在地的集中監(jiān)管倉預約實施入倉核酸檢測和集中消毒;0℃及以上儲存的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商應在“冷庫通”如實填寫流向企業(yè)、貯存冷庫等信息,并在流向企業(yè)的貯存冷庫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有條件的實施核酸檢測)。
三、經廣東省內口岸入境在廣東省內貯存、生產、加工、經營的0℃以下儲存的進口冷鏈食品,須查驗“四證一碼”(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集中監(jiān)管倉出庫證明、新冠病毒核酸陰性檢測報告、消毒證明、隨附追溯碼);0℃及以上儲存的進口冷鏈食品,須查驗“兩證一碼”(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消毒證明、隨附追溯碼)。
四、進口冷鏈食品的進口商完成“冷庫通”預約入庫信息登記,憑“冷庫通”中生成的提柜離港電子憑證向港口碼頭申請預約提柜離港。
五、進口冷鏈食品經廣東省內口岸入境直接運往省外(交易或貯存)的,進口商應通過“冷庫通”的“首站在省外”模塊如實填報信息。提柜離港后,不得在省內違規(guī)停留、開箱、卸貨或倒箱過車、貯存、生產、加工、經營。
六、對于違反本通告規(guī)定,存在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商未在“冷庫通”填報或未如實填報貨物基本信息及流向信息的,0℃以下儲存的進口冷鏈食品應進入集中監(jiān)管倉而不進入的,無法提供第三條所述證明文件的,違規(guī)停留、開箱、卸貨或倒箱過車、貯存、生產、加工、經營的,不配合港口碼頭查驗提柜離港預約憑證等行為的,由衛(wèi)生、公安、海關及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予以處理。
七、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除本通告外的有關事項,繼續(xù)按《廣東省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專班關于加強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的通告》(2021年第102號)執(zhí)行。
??? 2 ???
精準防控抓住“牛鼻子”
冷鏈成為疫情防控的主要陣地之一,“人物同防”,此次大連疫情中,冷鏈更是處于輿論旋渦中心。
對于冷鏈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世衛(wèi)組織、權威專家早有定論:第一,冷鏈具有傳播病毒的風險;第二這種風險并不高。
在國外疫情持續(xù)蔓延的形勢下,我們的問題不是爭論“是否有風險”,而是怎么控制風險,而且是以較低的成本控制風險。大連此次“叫停”冷鏈實屬迫不得已;但就成本高低而言,顯然大連做法不是低成本。
是不是一有風吹草動,就一定草木皆兵呢?是不是一有疫情狀況,就一定要關停整個行業(yè)呢?
如果說在疫情初期,對這個問題還無法回答的話;那么在抗疫即將兩周年之際,這個問題就有了肯定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科學防控、精準防控。
△圖片來源:網絡
溯源是冷鏈防控的“牛鼻子”
去年以來,對于國內流通領域的冷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以及各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著力抓好冷鏈產品溯源管理——這是冷鏈領域疫情防控的“牛鼻子”。
去年6月以前,對于進口冷鏈食品溯源,有些省份因地制宜做了很多信息化探索;但由于技術、進度不同,標準也不統(tǒng)一,因此數(shù)據(jù)無法互聯(lián)互通,所以跨省追溯存在困難。此后,在國家市場總局的主導下,已建成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形成國家級平臺、省級平臺和企業(yè)平臺的三級架構,基本構建了覆蓋全國的信息化追溯體系,使得精準管控風險成為可能。
目前看來,各地普遍抓住了這個“牛鼻子”,普遍針對冷鏈各環(huán)節(jié)的防疫發(fā)布措施。其中,可查詢冷鏈食品從進口后到銷售終端全過程的“冷鏈食品追溯碼”,成為諸多措施的核心。
疫情防控是個技術活、精細活;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才能做好精準防控。
令人欣慰的是,此次疫情焦點的大連,也在日夜兼程做好流調:
大連市疾控中心主任孫克表示,經過公安、公衛(wèi)、工信部門的聯(lián)合流行病學調查、多輪大范圍的核酸篩查和嚴格的隔離管控,目前報告的新發(fā)病例主要在集中隔離場所中檢出,“這是好的信號,說明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在我市上升勢頭逐步減緩,正在從上升期進入平穩(wěn)期,疫情總體可控”。
即便是數(shù)日來處于風尖浪口的大連冷鏈防控,其實一直以來也已經采取了很多強有力的措施。只不過大連冷鏈防控的措施和成效,很大程度被擋在了在媒體的聚光燈和放大鏡之后。流調還在持續(xù)進行,現(xiàn)在說“鐵桶陣不行”“守門員失守”還為時過早。
當越來越多的地區(qū)牽準了“牛鼻子”,還怕冷鏈防控做不好嗎?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yè)10億+
交易額10億